解析酵素4大種类挑選對才有效
消化酵素、代謝酵素推薦怎麼挑選才對?酵素這4大種類,效果大不同!
酵素在體內有上千種,你知道平常吃的是哪種酵素嗎?並非所有酵素都能夠從食物來補充,吃之前先了解自己吃的是哪一類,以及購買時該注意哪些小細節吧!
酵素種類有哪些?
一般聽到「酵素」,大多會直接聯想到「幫助消化」,這只是酵素的一小部分功能,卻也是我們能藉由酵素獲得最主要的作用。酵素的種類非常多,依功能可簡單區分成這4大類:
酵素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蛋白質,只能一對一的作用,專一性高,所有重要的生化反應都依賴酵素才能維持生理機能。我們吃到的酵素主要是來自於蔬果、肉類、發酵食品所帶有的「天然食物酵素」,但在烹調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加熱流失而破壞,目前也無法直接將人體自行產生的酵素純化出來補充。
市面上有許多酵素類的產品,是經由特殊的發酵製程萃取,來保留較高的酵素活性,但是市面上的酵素產品這麼多,該怎麼挑選呢?
酵素挑選3大重點
重點1:低溫萃取並有標示活性!
很多酵素類產品是來自於多種蔬果發酵萃取,但並非種類越多就越好,更重要的是要看「發酵萃取技術」與真正含有的「活性有多少」,才是挑選重點:
- 低溫乾燥製程:酵素是一種怕熱的物質,若經過高溫會導致變性影響活性,建議選擇採用低溫乾燥技術的,才能保留更多的活性與營養素。
- 標示酵素活性:酵素有活性才能發揮作用,有標示酵素活性值(澱粉酵素、脂肪酵素、蛋白酵素等)的產品,食用更安心。
重點2:配方不含刺激性成分!
酵素本身的作用是幫助分解食物、促進消化,屬於溫和性的成分,但有一些酵素吃了之後排便效果出奇的好,甚至會微微的感到腹痛,那就要注意是不是配方中有添加這些「緩瀉劑」的成分!以下是不建議添加在酵素中的刺激性成分:
- 番瀉葉、番瀉莢-目前只能用於茶包沖泡飲用,此成分含有番瀉苷可能會導致腹瀉。
- 阿勃勒(臘腸樹)-此成分於111/7/1起衛福部正式規定禁用,但如果製造或進口日期在公告之前的,仍可繼續販售至產品有效日結束前,因此市面上可能還是有產品添加。
- 氧化鎂-經常用作軟便或排便藥物使用,不建議長期使用。
- 蘆薈素-通常存在於蘆薈的外皮中,如果使用含有蘆薈的成分,可先詢問廠商是否有通過不含蘆薈素的檢驗。
重點3:選用粉狀的比較好!
酵素劑型選粉狀、錠狀,還是用喝的好?最主要看酵素產品的配方設計。若是選擇蔬果發酵萃取成分的酵素,一天大約會建議補充1~3克,這個量要充填到膠囊或打成錠劑都比較困難,因此做成粉末包裝會比較容易吃到足夠的量。而飲品類的酵素,則要注意是否有額外添加糖、香料等添加物,才不會越吃越沒效!